胜任力模型的哀伤咨询培训体系构建 天天即时

2023-04-11 12:31:56 来源:文秘帮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哀伤咨询培训的效果。方法:通过网络形式面向社会招募心理咨询师,达到入组标准的咨询师接受8次包含提升个人胜任力、知识与技能概念化、评估技能、哀伤治疗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哀伤培训。在培训前后咨询师分别填写哀伤咨询胜任力问卷,共120人有效完成了两次问卷。结果:1.咨询师以往的哀伤培训经验能够显著预测哀伤咨询胜任力;2.培训后,咨询师整体和各维度的哀伤咨询胜任力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升。结论:基于胜任力的哀伤咨询培训体系能够有效帮助各个流派的咨询师做好处理来访者哀伤议题的准备。

【关键词】哀伤咨询;培训;胜任力模型

哀伤是失去重要他人时人们自然产生的情感反应,表现为强烈地渴望和怀念逝者,并伴随愤怒、痛苦等情绪反应,反刍、自责等认知反应,社交退缩、哭泣等行为反应,失眠、身体疲劳等身体反应[1]。尽管大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应丧亲,但仍有一部分人渴望、情绪痛苦等表现强度过高以及持续时间很长,进而发展为延长哀伤障碍[2,3]。延长哀伤障碍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修订版中被列为独立的心理障碍,能够识别这一部分人群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是心理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3,4]。如果缺少专业的哀伤辅导和治疗,延长哀伤障碍高风险人群可能难以适应丧亲后的生活,甚至会出现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5]。哀伤咨询格外需要咨询师的培训经验,而缺乏针对哀伤的专业培训可能会导致干预对丧亲群体产生一定的实际的或潜在的不良影响。例如对来访者的问题认识不清,采用了不合适的干预方案等[6-8]。文化相关的背景因素影响着对哀伤的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认同“节哀顺变”的观念,丧亲者也较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而西方文化更鼓励哀伤情感的表达[9]。国内对哀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缺少专业的哀伤咨询师和系统的哀伤干预培训。国外已有的哀伤干预方案和培训方案在中国文化下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基于本土文化系统科学地建构哀伤咨询师的培训体系,既是哀伤干预能够科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今后本土化哀伤咨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随着国内咨询师系统培训体系逐渐完善,有研究者对培训构建和培训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10]。林红、钱英等人发现在完成中德系统式家庭治疗督导培训后,咨询师自我感知的胜任力有显著的提高,访谈等质性材料也验证了系统培训给咨询师带来的变化[11]。但研究关注的是一般性的培训,具体到丧亲和哀伤领域,需要更多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从循证的角度,研究者认为咨询师的胜任力往往是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判断标准[12,13]。有研究者提出心理学家的三维能力模型,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大领域。这一模型为职业心理学培训提供了概念框架,也在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在创伤干预领域,有研究者基于三维能力模型提出了参与干预的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五大核心能力,也以此为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创伤干预培训体系[15]。基于胜任力结构构建的培训体系,符合循证的思路和框架,理论指导更充分,也有相应评估培训效果的指标。Charkow在2001年提出了哀伤咨询的胜任力模型,包含五个维度,分别为个人胜任力(personalcom⁃petence)、概念化知识和技能(conceptualskillsandknowledge)、评估技能(assessmentskills)、哀伤治疗技能(treatmentskills)、专业技能(professionalskills)[16]。个人胜任力指咨询师与哀伤相关的自我关照及自我意识,以及对死亡的态度和信念。概念化知识与技能关注咨询师区分来访者正常和病理性哀伤、将咨询理论应用于哀伤咨询等方面的能力。评估技能指咨询师自杀风险评估、丧失议题确定、合适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的能力。治疗技能包含咨询师进行不同形式的哀伤咨询,提供与哀伤相关的心理教育等方面。专业技能考察咨询师阅读和应用哀伤文献及开展与哀伤相关活动等方面的能力。研究者开发了对应的自评量表测量咨询师自我感知的哀伤咨询胜任力[16]。研究发现咨询师之前的哀伤相关培训经历显著预测哀伤咨询胜任力且能够解释18%—71%的变异,也间接验证了以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培训体系的可行性[16,17]。综合以往研究,本研究将以哀伤咨询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设计初步的哀伤咨询培训方案,并使用自评的胜任力问卷在培训开始前后进行测量,以探讨培训对哀伤咨询胜任力的效果。


(资料图)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与研究流程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疫情专项课题“新冠疫情期间的亲者心理援助”项目,研究获得了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并通过了学校伦理委员会审批和中国临床研究注册的伦理审查[18]。研究通过网络形式面向社会招募心理咨询师,为达到入组标准的咨询师提供8次专业的哀伤培训。共519名咨询师报名参加,在经过资质审核后,191名咨询师进入到系列培训中。入组标准如下:①500小时及以上的咨询时数;②16小时及以上的伦理学习时数;③个体督导30小时及以上以及团体督导80小时及以上;④承诺全程参与培训;⑤半年内未经历重要他人的丧失。系列培训在2020年3月28日—4月25日期间开展。首次培训前,邀请参与培训的咨询师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哀伤咨询经验与培训量表、哀伤理论熟悉程度量表、死亡咨询能力调查、知识技能自信自评量表。最后一次培训结束后,再次邀请咨询师填写死亡咨询能力调查和知识技能自信自评量表。其中133人完成了前测问卷,151人完成了后测问卷。共121人前后测问卷均有填写。删除缺失比例大于20%的个案(n=1)后,共120份有效问卷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咨询师21人,女性咨询师99人,平均年龄为40.64±8.81岁。33人为本科或大专学历,73人为硕士学历,14人为博士学历。参与者中83人(69.2%)专业背景为心理学,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年限平均为14.83±12.00年。

1.2工具

1.2.1人口学信息研究收集的咨询师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专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年限。

1.2.2死亡咨询能力调查(DeathCounselingSurvey,DCS)[16]使用Charkow等人编制的DCS测量咨询师自我感知的哀伤相关的心理咨询胜任力。量表共58道题,分为5个维度,每个条目5点量表计分,1—5表示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分数越高,个体哀伤咨询的胜任力水平越高。其中,个人胜任力分量表共11个条目,知识与技能概念化分量表共9个条目,评估技能分量表共9个条目,治疗技术分量表共22个条目,专业技能量表共7个条目。培训前测中五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0,0.88,0.80,0.93,0.80,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培训后测中五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0.88,0.82,0.93,0.80,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

1.2.3哀伤咨询经验与培训量表(GriefCounselingExperienceandTrainingSurvey,GCETS)[19]使用Ober等人改编的问卷,用于评估咨询师在哀伤咨询领域的实践经验和以往的培训背景,主要包含咨询师临床训练、督导、个案经验和哀伤咨询的正规培训等方面。GCETS共12题,使用五点量表评分,1—5表示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此外,咨询师还需要对常见的哀伤理论的熟悉程度进行自我报告评分,1—4表示完全不熟悉—非常熟悉。列举出的哀伤理论包括:哀伤阶段理论、哀伤任务理论、哀伤双程模型理论、哀伤意义建构理论、持续性联结理论、哀伤依恋理论和认知依恋模型。1.2.4知识、技能、自信自评[17]问卷选自Imhoff的研究,3道题测量参与培训的咨询师在培训前后自评的对哀伤咨询知识的理解、哀伤咨询技巧的掌握和整体咨询胜任力情况。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该方面的自我评价越好。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1.3培训流程

以哀伤咨询胜任力模型为架构,两位哀伤领域的专家及专注哀伤研究的五名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讨论设计了八次连续的系统培训的主题和内容,并结合现实条件邀请了国内外共6位有丰富哀伤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培训专家进行哀伤培训。最终的培训主题涵盖哀伤基础知识、哀伤干预技术、各种形式或流派下的哀伤干预、哀伤评估、哀伤咨询的伦理议题等方面。具体见表1。培训于2020年3月28日—2020年4月25日开展,采用网络远程授课的形式,包含课堂讲解和互动提问两个部分。每节课2—3小时,累计培训时长达到20小时。

1.4数据分析

使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删除缺失比例大于20%的个案(n=1),所有变量的缺失率均小于2%,采用均值插补的方法对缺失值进行插补。首先对基本信息中的分类变量虚拟编码。然后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究咨询师性别、学历等基本信息与哀伤咨询胜任力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分层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咨询师个人基本情况、理论知识、培训背景对哀伤咨询胜任力的影响。最后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咨询师哀伤咨询胜任力和知识技能自信评分的差异,并将后测分数减前测分数的数值作为培训效果的指标。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咨询师个人基本信息与培训效果之间的关系。

2结果

2.1影响哀伤咨询胜任力的因素

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结果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是否长于15年、是否为心理学专业背景、不同咨询流派的咨询师在培训前的哀伤咨询胜任力自评分数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年龄与哀伤咨询胜任力的得分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r=0.06,P=0.50)。对哀伤理论的总体熟悉程度(r1=0.57,P1<0.001)、哀伤相关的培训背景(r2=0.65,P2<0.001)均与哀伤咨询胜任力分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分层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表2),咨询师的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咨询流派)均不能显著预测哀伤咨询胜任力。对哀伤理论的总体熟悉程度(β1=0.27,P1=0.003)和哀伤相关的培训背景(β2=0.46,P2<0.001)均可以显著预测哀伤咨询胜任力,并能够解释其中41.2%的变异。

2.2培训效果

经过培训后,咨询师自评的整体哀伤咨询胜任力及具体胜任力的五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效应量的结果表明,培训对咨询师概念化技能和知识、治疗技能、专业技能的提升效果更好(Co⁃hen’sd>0.8)。培训后咨询师知识、技能、自信自评得分和对哀伤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显著高于培训前。见表3。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历背景、工作年限的咨询师培训前后的变化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的结果也发现年龄与咨询胜任力变化值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05,P=0.58)。3讨论本研究以哀伤咨询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了针对哀伤咨询的系列培训。培训前,咨询师个人胜任力得分最高,概念化知识和技能得分最低。个人胜任力包含自我照料、灵性认识、表达个人哀伤等方面的能力。咨询师倾向于认为自己在自我意识和自我照料方面做好了与来访者一同面对哀伤的准备。而当提及哀伤理论、哀伤应对方式的识别、对丧亲者哀伤适应过程的理解等方面时,咨询师则认为自己的准备并不充分[16,19]在对咨询师进行严格的资质筛选,保证基本咨询胜任力的前提下,本研究发现哀伤咨询胜任力更多受到哀伤相关培训背景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也与前人研究一致[19,24,25]。接受更多哀伤咨询相关训练的咨询师在面对哀伤议题的处理时会有更充分的准备,也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26]。本研究根据哀伤咨询的胜任力模型设计了八次针对哀伤咨询部分的专项培训。培训后,咨询师哀伤咨询胜任力的自评分数在总体上和各维度上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这种变化不受专业背景、工作年限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有中等效应的变化,概念化知识和技能、评估技能、哀伤治疗技能均达到了高效应的变化,表明培训对哀伤咨询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为明显。此外,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有效地大幅度提高了咨询师对哀伤知识、哀伤咨询技能的掌握和进行哀伤咨询的信心。从培训课程设置来看,本次系列基础培训更侧重知识和理论层面,大量的课时主要针对概念化知识和技能以及哀伤治疗技能模块。有研究者认为咨询师在进行哀伤咨询前,需要进行评估技能课程的培训,以帮助咨询师识别来访者延长哀伤障碍的风险、判断哀伤是否是其主要问题[26]。在本研究的培训体系中,评估课程虽然课时较少,但培训提升效果明显,说明评估技能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训练和提高。哀伤治疗技能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个人胜任力关注咨询师处理个人哀伤议题的自我觉察和生死哲学,在短期内较难通过培训获得提高,可能更需要长期的个人成长。本研究基于胜任力模型,尝试性地开发了国内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哀伤咨询培训。该培训方案经初步验证,可以显著提升咨询师的哀伤咨询胜任力。课程难度设置合理,适合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咨询流派咨询师的学习,初步弥补了我国缺少系统的哀伤干预培训和缺少专业的哀伤咨询师的不足,也为未来的培训和干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方向指导。

参考文献

1StroebeM,SchutH,StroebeW.Healthoutcomesofbereave-ment.TheLancet,2007,370(9603):1960-1973

2BonannoG.Loss,trauma,andhumanresilience:Haveweunderestimatedthehumancapacitytothriveafterextremelyaversiveevents?.AmericanPsychologist,2004,59(1):20-28

3PrigersonH,KakaralaS,GangJ,etal.Historyandstatusofprolongedgriefdisorderasapsychiatricdiagnosis.AnnualReviewofClinicalPsychology,2021,17:109-126

4APA(Am.Psychiatr.Assoc.).Prolongedgriefdisorderin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5thed.,textrevised).Arlington,VA:Am.Psychiatr,2022

5ZisookS,IglewiczA,AvanzinoJ,etal.Bereavement:Course,consequences,andcare.CurrentPsychiatryReports,2014,16(10):482

6CurrierJ,NeimeyerR,BermanJ.Theeffectivenessofpsy-chotherapeuticinterventionsforbereavedpersons:Acom-prehensivequantitativereview.PsychologicalBulletin,2008,134(5):648-661

7KustantiC,FangH,KangL,etal.Theeffectivenessofbe-reavementsupportforadultfamilycaregiversinpalliativecare: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our-nalofNursingScholarship,2021,53(2):208-217

8WilliamsA,BotanovY,KilshawR,etal.Potentiallyharmfultherapies:Ameta-scientificreviewofevidentialvalue.Clin-icalPsychology:ScienceandPractice,2021,28(1):5-18

9StelzerEM,ZhouN,MaerckerA,etal.Prolongedgriefdis-orderandtheculturalcrisis.FrontiersinPsychology,2019,10:2982

10张婕,邓云龙,谢丽琴.我国心理咨询培训研究现状与发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6):850-852

11林红,钱英,王冲,等.中德系统式家庭治疗督导师培训效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1-7

12HershenbergR,DrabickD,VivianD.Anopportunitytobridgethegapbetweenclinicalresearchandclinicalprac-tice:Implicationsforclinicaltraining.Psychotherapy(Chic),2012,49(2):123-134

13RiefW.Movingfromtradition-basedtocompetence-basedpsychotherapy.Evidence-BasedMentalHealth,2021

14RodolfaE,BentR,EismanE,etal.Acubemodelforcomp-etencydevelopment:Implicationsforpsychologyeducatorsandregulators.ProfessionalPsychology:ResearchandPractice,2005,36(4):347-354

15CookJ,NewmanE,SimiolaV.Traumatraining:Competen-cies,initiatives,andresources.Psychotherapy(Chic),2019,56(3):409-421

16CharkowW.Family-baseddeathandgrief-relatedcounsel-ing:Examiningthepersonalandprofessionalfactorsthatimpactcounselorcompetence.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Greensboro,2001

17ImhoffB.AnexploratorystudyofgriefcounselingtrainingandcompetenciesincounselingstudentsatCACREP-accreditedinstitutions.OhioUniversity,2015

18TangR,XieT,JiaoK,etal.Griefreactionsandgriefcoun-selingamongbereavedChineseindividualsduringCOVID-19pandemic:Studyprotocolfor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combinedwithalongitudinalstudy.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2021,18(17):

19OberA,GranelloD,WheatonJ.Griefcounseling:Aninvest-igationofcounselors’training,experience,andcompeten-cies.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2012,90(2):150-159

20樊富珉,陈丽云,王筱璐,等.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重灾区干部心理康复的团体辅导研究.见: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国山东济南: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9.607

21ShearK,FrankE,HouckP,etal.Treatmentofcomplicatedgrief-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MA-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05,293(21):2601-2608

22ChowA,CasertaM,LundD,etal.Dual-processbereave-mentgroupintervention(DPBGI)forwidowedolderadults.Gerontologist,2019,59(5):983-994

23KissaneD,MckenzieM,BlochS,etal.Familyfocusedgrieftherapy: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inpalliativecareandbereavement.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2006,163(7):1208-1218

24JankauskaiteG,O’brienK,YangN.Assessingknowledgeandpredictinggriefcounselingskillsamonguniversitycounselingcentertherapists.TheCounselingPsychologist,2021,49(3):458-484

25CheungJ,AuD,ChanW,etal.Self-competenceindeathworkamonghealthandsocialcareworkers:Aregion-widesurveyinHongKong.BMCPalliativeCare,2018,17(1):65

26BluefordJ,DiambraJ,WheatL.Counselorpreparednesstocounselgrievingclients:Insightsandimplications.DeathStudies,2021:1-11

27JordanA,LitzB.Prolongedgriefdisorder:Diagnostic,assessment,andtreatmentconsiderations.ProfessionalPsychology:ResearchandPractice,2014,45(3):180-187

作者:邹欣妍 申新兰 徐鑫 唐任之慧 焦克媛 钱文丽 王建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