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孩子们的呼声!很多规训、强制以教育的名义在进行 天天快播

2023-05-13 10:04:19 来源:腾讯网

青少年运动时间不足,是一个世界性问题。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趋势》。报告显示:全球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都没有达到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要求。运动不足,会造成一系列问题,视力下降,肥胖、营养不良,还会造成性格、心理上的严重问题。


(资料图)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运动不足的比例,高于世界,达到80%-89%。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从2004年到2016年的调查发现,青少年课间运动越来越少。

2020年到2021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两次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但是,当下中小学生的课间活动状况堪忧。除了校园面积狭小,校舍楼层较高,学生课间没有时间下到操场去,这些原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把学生管得太紧了。

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嬉戏都难免出事,而一旦出事,学校、老师就会面临一系列的麻烦。所以,为了减少出事,老师是有意识地抑制中小学生在课间活动,有些甚至是禁止。

这种趋势在其他方面也存在。比如,春游,学校会选择最安全的方式;体育课,老师也会避开那些有对抗性的内容。这种倾向不止出现在中小学,大学也有中学化的倾向。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虽然人还年轻,但知识高于一般人,完全具备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大学晚间要点名,还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在寝室上传合照。为了避免用同一张照片,辅导员还会要求每天以不同姿势合影,于是大学生们每天翻新,搞出新花样,有人说,这体现了年轻人的创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有损尊严的管理方式。

很多时候,安全只是表面的理由,背后是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规训。这种规训体现在教育中的方方面面。那天孩子上学要迟到了,急得哭。我对孩子说,你们现在上学,早上是家长叫,然后家长送,迟到了,肯定是家长的责任,为什么要惩罚你们?孩子说,对啊,你去告诉老师吧。当然,迟到肯定是错的,但不是孩子的错,的确不应该惩罚孩子。这道理很简单。

某种程度上,当代中国成年人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社会对未成年人挺狠,没有换位思考。成年人9点钟上班,但未成年人7点就得上学;成年人5点下班,但未成年人还得做作业到8点;成年人迟到,罚50,不会扣整个部门的奖金,但未成年人迟到,还得承受取消红旗等集体绑架的巨大压力;上班是每个月拿工资,及时反馈,但学习却要求好几年的长期主义;上班,只要身体健康,就拿一样的钱,尊重身体基因的多样性,但上学,不管高矮胖瘦先天差异,按一样的标准打体育分,还要进入中考。

未成年人无法发声,成年人缺乏换位思考。甚至,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名义下,很多规训、强制以教育的名义在进行。家长对补课、成绩这些事很敏感,但对孩子是否被软性的规训、强制,不敏感,甚至赞同,觉得理所当然这就是教育原本的样子。某种程度上,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出来的。

曾经有一位女生,因为偷偷用手机,被学校劝退。其实一个小孩在教室里偷偷使用手机,其实不算大事;一个孩子不遵守纪律,也不是大事,即便她学习成绩不好,也不是大事。她只是一个学生偷玩手机,不是一个犯人偷玩手机。

手机也是一个学生联系家长的工具,代表了学生的一种权利、保障。对于学生防止来自同学的霸凌、来自老师的侵犯,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东西。但家长一味强调学生学习,忽略了手机对自己孩子的保护作用。学校的职责,是避免学生不合理的滥用手机。

管理是必要的,可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纪律。但是,中国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管理过于严格,给学生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和限制,不但抑制他们在学校的运动量,也会使得学生承担远大于成年人的压力,无法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限制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

因此,学校对学生的管束,需要在自由和安全、规训之间做精妙的平衡。不止学校,整个社会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不断审视那些不必要的规训,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远举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