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助力“老漂族” 让“他乡”变“故乡” 聚焦

2023-05-17 10:13: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实习生 周冀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孙辈而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生活,他们被称为“老漂族”。

2022年夏,永合社区组织“老漂族”前往张家港双山岛旅游。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1岁的胡厚成便是“老漂族”中的一员。两年前,他从湖北恩施搬到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永合社区,帮儿子儿媳带孩子。胡厚成的湖北口音浓重,而张家港人也常以方言交流,他与当地人沟通困难。加之刚来时,他和儿子一家租住的房屋面积极小,房间拥挤更加重了胡厚成的不适感。

来自江苏徐州的郭彩侠搬到儿子工作所在的张家港已有8年。儿子儿媳工作繁忙,老伴远在阿尔及利亚工作。刚来时,朋友少、陌生感强,是她的主要困扰。

在张家港永联村,“老漂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大批外来人才流入,随着子女而来的“老漂族”也越来越多。永联村的常住人口20048人,其中新市民9521人。截至目前,社区达退休年龄的新市民约760名,已排摸到“老漂族”300多名。

永合社区的很多“村民”原本就互相熟络。社区党委书记秦欢表示,本地老年人熟悉本村情况,有自己社交圈,而对于“老漂族”来说,这里环境陌生,缺少朋友,饮食、气候和老家存在差异,很不适应。“很多人缺少休闲娱乐,每日过着接送孩子、买菜、做饭‘三点一线’的生活”。此外,智能鸿沟、语言不通、异地医保报销难、担心自己体力精力不够,成为家庭负担等,也是“老漂族”们担心的问题。

2021年,由永联为民基金会出资,永合社区与张家港市惠民颐养服务公司(以下简称“惠民颐养”)合作,针对永联村“老漂族”开展服务,让他们既扎下根来,也安下心来。

服务项目前期推进十分艰难。全程参与了三期老漂族项目的90后社工黄金婷坦言,老人们起初对社工的工作不认同,活动邀约多数会被拒绝,甚至会直接吃“闭门羹”。关系与信任只能靠一次次的沟通与访问建立。黄金婷不断向老人们解释:“我们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你们即便不参加活动,也可以加个微信群了解一下……”

在00后社工宋珧其看来,真诚和活动成效是邀约的“必杀技”。她曾试图邀请一位“老漂族”参与项目,但老人的眼神中透出一丝不信任,推辞称“没时间,要带小孩”。宋珧其告诉老人,他们会设立专门的儿童游玩区,还有社工帮忙看孩子。后顾之忧解除了,老人同意加入微信群,但并未在群里发言或参与活动。

每次活动后,宋珧其都会将照片、总结文字发到微信群里。一段时间后,那位在群里“潜水”的老人也表现出了对活动的兴趣,询问能否参加。如今,老人频繁来参加活动,状态也从最初的“有些紧张”变得自如轻松。

“老漂们身处他乡,大多只有接送小孩之类的日常活动,可能慢慢变得恐惧社交。”宋珧其说,社工们需要通过举办活动来推动他们交流、融入。

秦欢介绍,永合社区党委实施“1240”模式,即整合党员、网格员、警务员、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建立“1”支“N对1”的“老漂族”圆梦队伍;提供“24”小时服务;对于他们提出的诉求,社区第一时间调研解决并反馈,实现“老漂族”梦想清单“0”挂账。

如今,项目已开展两年有余,吸引了社区内100多名服务对象报名参加,共举办91场活动,包含学方言、共出游、家乡美食制作、和本地老人一起过节、参与志愿服务等。此外,永联村还打造“候鸟驿站”,帮助老漂们重建生活圈,促进他们与本地居民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老漂”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在胡厚成搬到永合社区两个月后,一名四川的朋友带他来到老漂驿站,这是胡厚成第一次接触到“老漂族”服务。“社区组织大家吃了团圆饭,还有人帮我们带孩子。”胡厚成用“完美”和“人性化”形容社区的“老漂族”服务。

社区注意到了胡厚成的困难与需求,帮助他们一家找到了宽裕且价格合适的新住所;在社区开设的语言班,胡厚成还学习了当地方言和普通话。

胡厚成现在已经适应了永合社区的新生活。每天早上送孙子上学后,他就会来到老漂驿站跳广场舞,“社工们对我们非常热情,很关心我们的生活。”胡厚成说,通过参加社区互动,他认识了很多社区居民,相互之间的沟通增多了。

2021年,郭彩侠知道了“老漂族”服务,如今,基本上社区有活动她都会参加。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夏天,她和20多位朋友一起,在社区的组织下,到张家港双山岛旅游。“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坐了船,很开心。”郭彩侠说,“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对这里不再感到陌生了,不论做什么都很高兴。”

惠民颐养副总经理窦彩红希望,“老漂族”们能够真正融入,成为社区的一员。“他们更多需要的是陪伴。有时候,社工们也会邀请老人的子女参与到活动中来。”窦彩红说,曾经有一个老人的儿子给社区写来感谢信,他之前觉得父母陪在自己身边是理所应当的,从不认为父母可能会因此觉得委屈,通过社区的活动和社工的陪伴,他发现自己应该花更多时间关心、陪伴父母。

“城镇化建设发展较快的农村,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年轻人大量涌入新农村,为缓解他们养育子女的压力,势必出现‘老漂族’,这是老人对子女的爱和支持。”秦欢说,亲情一头连着努力在城市扎根的年轻人,一头连着努力适应城市节奏的“老漂族”。社会各界都需要重视这个群体,为城市的发展、人才的引进作贡献。

标签:

推荐阅读>